營養標示真的準嗎?

【本文轉自 Liz營養師飲食日常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營養師常鼓勵大家購買包裝食品前,要先看上面的營養標示,了解自己在吃些什麼東西,以及自己是否需要這些營養與熱量,現在越來越多網路團購食品的誕生,難免開始令人疑惑,這些營養標示正確嗎?

營養標示的功能

為了讓消費者能更明確了解包裝食品的內容物和營養價值,或慎選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物質,因此合法販售的包裝食品都必須以中文與通用單位標示營養相關資訊。

營養標示的規定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二條第三項,『包裝食品營養非示須於包裝容器外之明顯處提供:「營養標示」標題、熱量、蛋白質、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和鈉含量,出現於宣稱的其他營養素含量、廠商自願標式的含量…等。

為什麼有的食品上沒有標示?

散裝食品與現點非陳列式挑選之食品,是可以不用標註營養標示喔!有標示廠商自願標示,常見的散裝食品如:超商御飯糰

根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所稱散裝食品,指陳列販賣時無包裝,或有包裝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一、不具啟封辨識性

二、不具延長保存期限

三、非密封

營養師計算的、實驗檢測出來的,都一樣嗎?

營養師擁有用詳細的產品資料,將可以越準確的粗估出產品營養成分與熱量,而檢驗定量精准度相對高出許多,所以同樣單價也很高!

但如果是非經國家考試合格營養師的計算、或網路app跑的計算結果,幾乎都會與現實有蠻大的出入。

所以營養標示真的準確嗎?

非100%準確,有誤差容許範圍:

  •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80%~120%
  • 熱量、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 膽固醇、鈉、糖:≤120%
  • 膳食纖維、胺基酸、維生素(不含A&D) 、礦物質(不含鈉) 、其他自願標示:≥80%
  • 維生素A、D:80%~180%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