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在成人看來的不起眼的小事,可能會引起孩子的心理不安。一旦有心理壓力就會產生叛逆期,一些不良的教育方式讓叛逆期提早,也就成為孩子的心理陰影。或許,心中會有困惑:為什麼孩子有時候乖得讓人驚喜;有時候又調皮得讓人火冒三丈?那是因為孩子在相應年齡層,會有不同的行為。耶魯大學格薩爾兒童發展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人類行為的成長模式有規律性,藉由研究能預料孩子在某種行為階段之後,將會發生什麼行為,接著一起來看看2~5歲的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吧!
.2歲孩子:「不」字當頭、一意孤行、佔有慾強
2歲的孩子開始有自我的意識,但依然不懂得表達,甚至也不明白自己想做什麼。此時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與安全為優先,不要只告訴孩子不准玩、不准碰,不妨將居家環境的危險因子降到最低,在安全範圍內鼓勵孩子探索。家長要掌握自己的原則,別輕易讓孩子討價還價,尤其是重大事情上絕對不可以讓步。先把孩子的「叛逆行為」理解成探索、學習的求知行為。教孩子好好堆積木時,他們卻偏要推倒。這時,應該把此行為理解為「孩子現在對積木倒塌時的現象更感興趣」,原來他們在琢磨推與倒之間的相對關係。
.3歲孩子:充滿不安全感、懂得分享卻也依賴
在3歲的時候,會比2歲時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許多,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依賴,語言表達的能力也發展得更好。但是,3歲半進入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的時期,同時也是意志力極強的年紀。孩子因為一方面缺乏安全感,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世界,每天都在掙扎中過日子。他們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與自我的個體型態,此時父母要特別鼓勵每一步發展、讓孩子充滿自信心。
.4歲孩子:開始喜歡冒險與刺激、有一個活潑的心
4歲的孩子喜歡嘗試每一種新鮮的事物、接觸不認識的人、新的地方、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所有一切有關新鮮的事物,都樂於接受。另外,4歲的孩子也會開始嘗試小時候不會說的話語,例如:經常開口、閉口都是大便、尿等,或是小時被禁止不能說的話,算是開啟語言嘗試的第一步。因此,如果出現此類的行為,父母除了要馬上制止,也要讓孩子理解這樣是不禮貌的表現。大多數的孩子到了4歲半,已經懂得討價還價,也漸漸明白事情的好或壞,會有基礎的察言觀色。
.5歲孩子:懂事講理,想要做個好小孩、討父母歡心
大多數5歲的孩子都已經接觸幼兒園的教育,開始熱愛自己周遭的生活,對於新鮮、陌生的事物,已經不會像4歲時那樣抱著極大興趣,也不會為了冒險而冒險。他們的小小腦袋已經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懂得自我控制與衡量個人的能力,當他們嘗試那些認為一定辦得到的事情,經過一次次的成功,也會慢慢建立自信。到了5歲半,孩子的手眼協調尚未成熟,經常把數字或者文字顛倒著寫都屬於正常現象,如果過早就接觸讀書、寫字,容易使他們感到挫折,不如先練習洗碗、擰抹布、串珠子等,都是鍛鍊手部小肌肉抓取的好方法。
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照著上面的行為模式發展,但是只要好好教育孩子對的事物,並且隨時關心他們的行為發育,相信大家都可以教出健康的好孩子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