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剛生出來的小寶寶就像小天使,睡覺時的嬌小可愛模樣,容易讓人想多生幾個(誤)但是,直到兩歲過後,怎麼就變身成「小惡魔」呢?孩子開始變得完全不受控,動作快到讓爸媽不敢放鬆!
其實,面對難以理解的「兩歲惡魔期」,正是孩子們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此時的他們學習走路、說話、分辨好惡與是非,並且嘗試許多的「第一次」初體驗,從嬰兒轉為兒童的重要過渡期。
研究發現,一歲半到兩歲的寶寶正在摸索他們的情緒。面對人、事、物上,儘管迎面而來的是正面或負面的情緒,都是一大課題。家長或許會覺得此時的孩子特別難處理,但是要知道,其實他們自己也不好過!並非故意要和爸媽作對,只是因為現階段的身心發展都處於一個不穩定的狀態。針對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發展,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執行以下3步驟,一起試試看吧!
步驟1:先體諒當下情緒再學習表達
兩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發展階段,思維比語言先行動。想要某件東西而得不到時,就會感到生氣。由於缺乏語言表達而產生挫敗感時,就會表現得反常,因此需要家長的理解。試著先不要過問理由,因為他們也很難表達清楚,不如先接受他們「現在心情不好」這件事。之後藉由「說話→傾聽→再說話」不斷地跟孩子練習表達,學習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心情就會慢慢平靜。
步驟2:提供孩子解決之道的好建議
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察覺情緒的能力,一旦出現負面情緒,例如:生氣、沮喪,內心會在學習控制與爆發之間掙扎。所以,家長們除了教導語言組織及引導之外,可以試著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比較舒服、開心的情緒上。透過其他物品吸引,條件允許之下,帶去戶外活動當然更好!面對哭鬧不是給予條件等方式收買,才能避免後續任性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步驟3:建立親子之間的信賴安全感
如果父母常常對孩子說「我生氣了!」,會導致他們養成消極的負面人格,容易產生自卑憂鬱的心理。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不尊重的對待,內心的「不安全感」就會慢慢累積。這也就是為什麼一直強調「信賴與安全感」很重要!,一種對他人的基本信任。良好的安全感會影響之後的「人際交往」,甚至面臨壓力時的反應。積極的情感能降低內心的焦慮,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會更勇敢、更願意探索。
在親子的互動中,應該減少製造「厭惡感」的教養策略,而是以「正面教養」來取代。互動時採取尊重,而非居高臨下的態度,避免採用評價或貶低的態度。同時教育孩子與自己「情緒」本身沒有好壞,會因為情境與環境的變化,帶著合理與不合理的時候。
父母自身的情緒管理也不能忽略!接納自己的能力和極限,了解每個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對孩子也是一種間接身教,才能學習以平常心面對自己與他人。總之,兩歲確實是孩子很重要的成長里程碑!父母試著給予多一點的耐心,小惡魔還是會變回小天使的啦!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