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需要學習的》面對孩子時,該去思考的其實不是「我還可以多做什麼?」,而是「我還需要放下些什麼?」

【本文轉自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信孩子,並放開妳的手身為父母,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放手。相信很多媽媽自從有了孩子之後,都跟我一樣,難免「照書養」。

資訊發達的時代,到處充斥著教養文,我們這個時代的媽媽,從孩子出生開始,不只得面對身邊的婆婆媽媽和路人甲乙丙丁,連網路上都有一大堆人要指導妳怎麼帶孩子。各類專家都有話要說,從母乳優於配方奶,副食品要新鮮現做才會營養健康到媽媽自己帶孩子最好,還有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教養文:

「這樣做,養出不過敏的孩子。」

「養出成功孩子的五個方法。」

所以,很多母親只好拼命努力。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為了讓孩子更加優秀,不惜花費大筆金錢,為孩子安排各種「專家說不錯」的課程,希望在教養路上,能複製那些「看似很有用」的模式。

最近,好奇幫我家學齡前的三小姐在網路上搜尋幼兒課程,各種推播資訊一個接一個,完全目不暇給。這個世代,連嬰兒都開始講究「潛能開發」,不但有幼兒蒙特梭利、幼兒五感開發、幼兒音樂唱跳、幼兒韻律體操,還有幼兒樂高機器人、幼兒程式設計……各式各樣的才藝,還有琳琅滿目的補習,我看著看著,一方面感嘆時代的變化,一方面也感受到我們這一代父母,在教養上更嚴重的焦慮感。

很多家長都跟我分享過,每次一上IG或FB,總會看見其他人在社群網站上曬孩子,看著那些孩子才華洋溢、學習超前,各種鋼琴考級、繪畫比賽的成果信守拈來……再轉頭看看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免擔憂。

我非常能夠體會,那種在競爭與比較中,無所不在的焦慮

一位媽媽朋友抱怨,她十歲的女兒每天練琴都不認真,為了交差了事,可以把一首溫柔的慢歌彈成行軍進行曲。鋼琴課的費用不便宜,媽媽覺得既然已經花下去,至少要看到成果,拿到各級檢定的證書,也就成為重要的事。但眼看音樂檢定考試即將到來,女兒卻總是漫不經心,讓她決定每天盯著女兒練琴。但越是在旁邊盯著,女兒越是亂彈,每天練琴到最後,都演變成母女的戰爭。

小二的八歲兒子也沒讓她省心,國字學得零零落落,老師天天寫聯絡本,提醒媽媽要多留意他的習作。但身為全職家庭主婦的她,每天忙著煮飯買菜,還要接送孩子上下課,時間非常有限。回家後張羅兒女吃飽,再盯著女兒練完琴,再帶著滿腔怒火,看兒子寫國語作業時,總是會氣到破口大罵:「不就幾個字,都不能好好寫嗎?」、「你們連小事都這樣隨便,以後長大怎麼辦?」

總是這麼認真的她,每次想起一雙兒女,總是頭痛不已。

然而,無微不至的照顧,緊迫盯人的教養,對孩子來說,真的是最好的嗎?

有時候,競爭是一種集體的氛圍,就算妳不想,整個環境還是會一直讓妳看見別人的優秀,也因為這樣,比較心態就會讓妳不斷地處在焦慮當中,漸漸的,妳很容易搞不清楚,妳的所作所為,是真的關心孩子的未來,還是一種因為比較後的焦慮,而產生的控制與束縛。

有位媽媽前輩對我說過,她自己也是在教養過程中,慢慢體會到: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學會「減法」比「加法」更重要面對孩子時,該去思考的,其實不是「我還可以多做什麼?」,而是「我還需要放下些什麼?」

孩子的生命是自己的,父母提供環境讓他們成長。但不代表,我們需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當妳足夠努力,也發現自己努力過頭了,就要試著踩煞車,把目標拉回自己身上。

也許女兒並不喜歡鋼琴,但媽媽卻因為有投資了時間金錢,渴望在女兒身上回本,無法接受可能投資失敗的現實,所以無法放手讓孩子去經歷並承擔結果。

陪兒子寫作業,氣到吐血的日子我也有過,但我盡可能先照顧好自己,時間到了我得休息,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去接受作業未完成、筆順沒寫好的後果。因為我盡力了,他的作業成績,只反應了他自己學習的狀況,並不是我的錯。

孩子的成就,不是母親的成績單。這件事,值得很多家長們思考。我們無形中會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延伸,彷彿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是自己的「績效」不好,因此深感愧疚。孩子越大,我們越要去練習,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成就是他努力的成果,而不是妳的責任、妳的業績。

各位親愛的媽媽們,如果妳真的已經很努力了,請放過自己。如果妳已經很用心了,那就放開妳的手。相信孩子,他們才會慢慢學會為自己負責。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