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和回應孩子是重要的,父母可以表達出關心、好奇、理解、專注的態度,這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安心,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懂我、理解我,會願意站在我的角度討論看待的事情,那麼也就願意說得更多。
該如何避免童年情感忽視
陪伴和回應孩子是重要的,父母可以表達出關心、好奇、理解、專注的態度,這能夠讓孩子感覺到安心,孩子會認為爸爸媽媽懂我、理解我,會願意站在我的角度討論看待的事情,那麼也就願意說得更多。
回應孩子的原則
1.了解孩子發問的動機還有心理需求,有時候雖然會孩子問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但是有的時候問題不是重點,只是在尋求你的關注或注意力。
2.與孩子一起討論,而不是直接給孩子建議,舉例來說:孩子跟你分享在學校看到同學打架,那你可能會很緊張,但是我們要留意先不急著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或是怎麼解決,你可以試著先問孩子:
『嗯~這件事情你怎麼看?你怎麼想?你希望大人怎麼協助你?』這樣也有助於你跟孩子的討論跟溝通。
3.表達對負向情緒的接納和歡迎,我們可以試著讓孩子知道難過和生氣的情緒都是正常,所以可以說一說、哭一哭、笑一笑、氣一氣,這些情緒都是歡迎的,所以不一定要只能講好的事情,試著表達負面情緒的歡迎對孩子來講也是重要的。
4.尋求協助,讓孩子知道有的時候自己就是會處理不來那也沒有關係,可以尋求老師、同學或是大人的協助,尤其是也讓孩子知道說父母會站在他的身邊,他不是一個人去孤單面對這些狀況的。
童年情感忽視也會影響下一代
童年情感忽視的人也會有忽略情感、不要依賴別人的是想法,有可能這些人的父母就會將同樣的價值觀傳遞到下一代,所以會不自覺地也會用一樣的方式來對待孩子,孩子也會學到不要講情緒,不要依賴別人等這些信念陪伴自己長大,進而再傳遞到下一代,進入無限循環。
但是,並不代表我們就要接受這樣的宿命,透過覺察、內心整理、「選擇」其他互動方式、練習表達情緒等,我們都有可能把這樣的傷害停留在我們這一代。
童年情感忽視該怎麼辦
首先,承認自己的傷,並且開始練習接觸情緒:
1.可以先練習辨識自己的情緒,當你有情緒起伏的時候,問問自己現在是什麼樣子的心情,對這樣的心情感受如何,先辦識自己的情緒。
2.調整內在的對話,試著告訴自己,接觸情緒,表達情緒沒有那麼可怕,我可以慢慢練習的
3.在信任的關係當中練習表達自己,找到你信任的好朋友,可以試著分享傷心的事情或者是脆弱的一面,你會發現光是被理解就是一種很大的幫助
4.梳理過去傷害對自己的影響,如果剛剛上面三個方法都沒有用,有可能是過去的傷害太大了,所以阻礙你去接觸情緒,所以需要回到過去的傷口當中理解自己怎麼了,療癒這些傷口對自己的影響,那這會幫助你接觸情緒的。
患者親友的陪伴指南
1.鼓勵表達情緒,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讓他們累積正向的經驗。
2.讓他們用自己的步調來表達情緒:可以試著跟他們說,沒關係,等你想說的時候再說,不著急
3.讓內心穿上防護衣,因為有的時候他們要表達情緒是困難的,所以會呈現暴怒或是比較抽離的狀態,那你可以留意一下這個情緒不是針對你,而是他們表達情緒是困難的,所以遇到這個狀況可以試著在內心穿起防護衣,不要讓自己被他們傷害到了。
4.讓他們尋求專業的協助,鼓勵他們面對自己內心的傷口,可以減少過去傷害對現在的生活影響。
心理師有話想說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難免會主觀覺得被忽視或不被愛,當我們回想這些經驗其實我們並不是要去責怪我們的父母,或許對父母來說,當時他們也真的盡力了。
我們去回想這些經驗,去了解這些傷口,主要是讓我們知道我們卡在哪裡、傷在哪裡,我們可以修復我們這些傷口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這些才是了解這些最重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