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 呂彥鋒婦產科醫師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子宮鏡,源自於1869年Pantaleoni的發明,當時這位義大利前輩,替一位60歲的停經後出血的女性病患,正確診斷出子宮內膜瘜肉,描述這顆瘜肉是「小黑莓」般的大小,並以硝酸銀進行治療。當時的子宮鏡的口徑為12 mm,比現在粗許多。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磨鏡技術有所提昇,爾後更採取了輸液擴張系統、光纖系統導入,讓這項檢查設備更為普遍、精巧,也更無痛。
那何時要進行子宮鏡檢查呢?我簡單分成下列幾項檢查時機:
1.非月經期出血/停經後出血:
除了懷疑來自於子宮頸病變造成的出血以外,內膜的病變也會導致出血。內膜癌化、增生,或是前述「歷史上第一隻子宮鏡」的那顆瘜肉,也都有可能造成異常出血。善用子宮鏡檢查,可以早期診斷癌症,或是排除惡性的可能性。
2.超音波下懷疑有子宮內膜病灶:
備孕婦女懷疑罹患瘜肉,會影響受孕率,因此建議手術移除;或是乳癌患者有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者,子宮內膜容易產生增生、瘜肉、甚至癌化,因此也建議使用子宮鏡進行鑑別診斷。
3.過去有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病史者:
有些女性朋友罹患複雜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在保留子宮而且用藥物治療的族群,需時刻緊盯子宮內膜的狀況,避免進一步癌化;這類的高危險族群建議採取子宮鏡進行檢查追蹤。
4.懷疑子宮內有沾黏:
通常在經過多次流產手術、反覆子宮內膜刮搔的病患,或是過去曾反覆發生骨盆腔發炎感染,造成沾黏,進而導致月經量減少。
==============(Q&A)==============
Q:我可以要求醫師直接幫我進行子宮鏡檢查嗎?能夠跟做腸胃鏡一樣普遍嗎?
A:健保給付的子宮鏡與腸胃鏡一樣,都有一定的健保適應症規範,只有在執行醫師判定符合前述狀況,有必要進行檢查時,才能使用健保。若無明顯出血,或是無超音波影像異常的病患,則可以考慮自費進行子宮鏡檢查。這也是以減少醫源性傷害的立場,以及避免濫用醫療資源、使用者付費,的健保給付制度下的作法。
Q:子宮鏡檢查會很痛嗎?
A:因為疼痛極具主觀性,而且會因為個體不同而程度不同;通常說來,比較容易經痛的族群、或是子宮頸過窄的女性病患,在做檢查時,她們的疼痛會比較明顯。
Q:如果我真的很怕痛,該怎麼處理?
A:每位執行醫師的處理作法其實不盡相同⋯。依我的作法,針對子宮頸過窄的病患朋友,我會在檢查前4個鐘頭先使用子宮頸擴張劑,並預先開立止痛藥進行止痛;另外依據2022年4月份的婦產科研究雜誌(th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research),Baradwan等人提出一篇整合分析系統性文獻回顧之隨機對照試驗,發現使用接近體溫的生理食鹽水進行子宮灌洗,會有效減低病患的疼痛感。如果疼痛情形依然相當嚴重,則建議轉往開刀房,以靜脈注射進行全身麻醉,再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