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追尋終極的「好」,不如選擇「適合」;與其成為「完美」女人,不如選擇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本文轉自 蔡佳芬醫師 生活·美學手札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很多女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一個「好」。

婚前妳想當個「好女兒」,婚後想當個「好太太」、「好媳婦」,生了孩子想做個「好媽媽」。
但這些「好」,常常有很多標準。端莊有氣質是好的、每天煮飯是好的、聽公婆的話是好的、默默為男人顧好家庭和孩子是好的,甚至先生外遇時,不吵不鬧、不爭取也是好的。
男人在外面打拼,回家脾氣暴躁,一個好女人要懂得包容體諒。下班後趕著接孩子,回家煮飯做家事,丈夫彷彿隱形的偽單親生活,一個好女人要懂得忍耐。

「每個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婆婆媽媽的言語告誡,彷彿意味著,妳安靜沉默的面對所有的委屈,做到「無怨無悔」,妳才能被表揚。相反的,當妳直面問題、努力溝通,或是因為不適合而選擇離開時,會有許多人認為妳不知感恩。

來自鄉下的女孩J,因為家庭狀況不佳,結婚時一直被經濟條件良好的公婆,認為她是圖夫家的財產。婚後,公婆不允許J外出工作,更擅自為他們夫妻負擔所有的開支,包括小孩的教育費用。對外四處宣稱自己是好公婆,對媳婦慷慨大方,要她這個來自窮困家庭的小孩,懂得知足感恩。

但事實上,J所花費的每一筆錢,都要經過婆婆的檢查,只要稍微有點不如婆婆的意,就會被冷嘲熱諷。因為受不了長期精神折磨,J幾次哭求丈夫搬離婆家,也表示願意工作支付搬出去的家庭開銷。但長期受公婆無微不至照顧的先生,卻反過來指責她不是個好女人,不但不知感恩,受公婆照顧還不懂孝順,還恐嚇J如果離婚,以她的經濟能力,根本搶不到孩子的監護權,他們會讓她再也見不到孩子。

J的故事,在我們的社會裡,其實並不是一件特例。那些表面上看起來被社會頌讚的「好」,很常是一個被刻意塑造的樣板。

從外人的眼光來看,J的公婆的確幫他們負擔所有的家庭開銷,讓他們經濟無虞;而J在結婚後也時常要求自己,盡量滿足公婆的要求,盡力照顧一家老小,從不喊累。然而,這個看似美好的家庭圖像,卻是建立在壓抑之上……

我們看到很多女人,因為想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而選擇分開,因為丈夫不忠而選擇分開,因為對方不是適合的人而分開……這些女性,卻很常被輿論認為是「不好」,有些言論甚至認為她們不知感恩、貪得無厭,離婚只是為了分男人的財產。

我想,如果J最後選擇跟丈夫分開,不但無法見到孩子,還會被婆家塑造成一個壞女人、狠心的母親,最後很可能連孩子也無法諒解她。所以,我很希望在這個粉專上的每一個女人,我的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這許多的故事裡,好好看見自己。當我們一直追求著社會規範上的「好」,那麼我們等同於自己選擇被那些鎖鏈給束縛。

沒有人規定,妳應該怎麼做,才是所謂的「好」。妳本來就是一個「好」女人,這個「好」,不應該來自外在的定義。

「好」,是一個「適合」自己的狀態,而不是一種刻板印象。「好」的婚姻模式,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已經被規定好的樣子。

感情生活裡面的每一步,都應該是兩人共同協調出來的結果。你們的家務如何分工,生活費用是如何支付,小孩的照顧該怎麼協調……那都是你們彼此調整的結果。公婆、親戚的言論可以參考,但卻不應該變成妳的包袱,社會價值觀更不應該是妳奉行的絕對標準

你們必須看見彼此,共同成長,才有可能成為「適合」彼此的人,也才有可能建立一個「適合」彼此的家。與其一直渴望終極的「好」,不如選擇「適合」;與其成為「完美」女人,不如選擇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本站提供網路意見交流,以上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ODEE優迪嚴選平台立場》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