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獎、鼓勵不等於正向教養!重要的是用正向眼光看待孩子

【本文轉自 余勝皓 臨床心理師 (小魚老師)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我已經常常在肯定讚美我的孩子啦,可是我們關係為什麼沒有改變…」、「我很努力在鼓勵他了,但為什麼孩子還是很容易崩潰啊?」很多家長都明白正向教養的重要性,但在執行中卻發現困難重重,尤其是面對孩子問題行為時,難道還要繼續肯定他嗎?


很多人在嘗試正向教養時,發現狀況沒有改善,不管怎麼鼓勵、肯定,親子關係和孩子的情緒仍然沒有改善,因此來詢問我。但我發現很多人努力的「正向教養」都只停留在口頭的讚美,只停留在表面,沒有進入核心。

正向教養真正需要改變的是父母的心

其實正面話語僅僅是正向教養的其中一環而已,不過今天我不是要教大家什麼是正向教養,而是和大家分享從我的學派來看也有的一致結論:「真正需要正向的不在於口頭,而在於父母們的心。」

主要要改變的不在於說話的方式,而在於父母們的心,這是什麼意思呢?

正向教養停留在口頭,就無法面對問題行為

舉例來說,有很多父母或長輩,當孩子出現好行為時可以馬上給予肯定與讚美,但當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就不知道要如何「正向教養」了。

「心理師,難道孩子出現問題行為時我們也要肯定讚美他嗎?」

當然不是。

這時候需要正向的就是我們的心而不是表面的肯定與讚美了。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有能力去思考,孩子問題行為背後是否有著一個健康的動機,或只是在表達某些需要。

正向教養的關鍵在於,擁有正向的眼光

事實上,孩子有許多問題行為都來自於健康良善的動機,或只是在告訴大人們我們忽略了他某些需要。甚至有些時候,孩子的行為其實並沒有好或不好,而是被我們因為某些標準與期待而關上「問題行為」的標籤

而如果我們能夠帶著正向的眼光來看孩子,那我們在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時就不會只是給予責備與懲罰,孩子也不會只是對權威感到懼怕、憤怒與習慣地保持距離。

舉例來說,當寶寶把食物抓得滿手都是時,我們是對寶寶說……
a.「你又在搗蛋玩食物,弄得到處都是!」(x)
b. 還是「喔你在試試看這個抓起來是什麼感覺嗎?」(O)

當小小孩在百貨公司跑來跑去時,我們是對孩子說
a.「你怎麼這麼喜歡亂跑,過來好好跟著!」(x)
b. 還是「哇你看到好多東西好興奮喔,好想要到處看看」(O)

甚至是再長大一些,當孩子不斷去干擾同學時,我們是對孩子產生
a.「愛搞破壞、喜歡騷擾人、白目」的評價(x)
b. 還是能看見「孩子可能很渴望交朋友,只是缺乏技巧」(O)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反對,對大人發脾氣時,我們是對孩子貼上
a.「叛逆期、沒禮貌、不懂尊師重道」的標籤(x)
b. 還是能思考「孩子可能是在表達不被大人傾聽與理解的憤怒」(O)

再更深入一點來說,我們能否體會「孩子的失望和生氣是來自於對我們的重視和愛。」如果我們能夠以後者來看待孩子的行為,那其實就是一種深刻的同理與接納了。

父母看見孩子的好,孩子才能發現自己的好

而這個時候就算我們沒有實際說出什麼肯定與讚美的話,孩子一樣能感受到父母心中那「正向的眼光」

我們知道,父母對孩子的眼光與態度,能夠影響孩子如何看待自己。所以當孩子心中的「正向」都能夠被父母發掘時,孩子就也會學習用正向的眼光來理解與看待自己,甚至是身邊的人。

而這就是健康的自我形象與自信的來源。

此外親子關係、孩子的情緒困擾與問題行為也很可能就會隨之改善。

盼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能看見良善也引發良善的父母,或許唯有如此才能讓這世上的惡漸漸止息。我們一起加油!


| 專家簡介 |

余勝皓 臨床心理師

現職:
夏凱納生活診所、心禾診所
新和國小、中山國中、政大附中合作心理師
華人最大親子社群「BabyHome」專欄作家
「新頭殼Newtalk」專欄作家
Wacare網路平台合作心理師

FB:余勝皓 臨床心理師 (小魚老師)
Podcast:余勝皓心理師|小魚老師的情緒教育&親子教養分享

圖片來源/Photo AC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