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 好的文化 《與悲傷共處:陪你找到兩性相處、親子互動、婆媳和諧與肯定自己的31個真實故事!》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丈夫為了讓我安心教書,辭職回家當全職爸爸。最近他有個可以唸大專的機會,他也很嚮往,但已經退休的婆婆卻完全不肯幫忙,不管我怎麼聲淚俱下婆婆都無動於衷,甚至寧願把好幾萬投進保健品中也不願意幫忙。我不明白,婆婆怎麼一點都不心疼自己的兒子,我要如何面對她? 又該如何勸解自己?……」
娜姐:
我是一名中學老師,是資優班的班主任, 丈夫是一名退伍軍人,我們結婚三年,有一個兩歲的寶寶。丈夫學歷不高,但脾氣好、有耐心、很體貼,退伍後在行政機關工作,我生產後他便辭職回家帶小孩。
孩子長這麼大,我很少操心,照顧孩子的工作全是他在做。為了讓我安心教書,他幾乎承包了全部家務。有時我怕他太辛苦,晚上改完作業要哄孩子,他總會把孩子搶走,說我要帶畢業班,要好好地睡覺。我工作上的事情,他都二話不說全力支持,從不讓我因家事分心。寫到這裡,我不禁雙眼溼潤,靜下心來,才發現自己的丈夫這麼好。
但非常不幸的是,我有個很差勁的婆婆。
我丈夫幼年喪父,婆婆帶著他改嫁兩次,有了現在的組合家庭,除了現任丈夫的孩子,婆婆又另有兩個孩子。 我生產時婆婆還沒退休。我父親身患重病,臥床不起, 需要母親寸步不離地照顧,無法幫我們帶孩子。孩子一歲時,婆婆退休了,我們請她幫忙,但是她拒絕。退休後的婆婆什麼都不做,只沉迷於購買保健品,已經花了幾萬元,甚至把退休金取出來全部投進去,卻不願幫幫我們。
去年我們得知,丈夫有個念大專的機會。丈夫很嚮往大學生活,我們再次請他媽媽幫忙,得到的答覆卻是:「我不會幫你們哄孩子,也別想和我要錢。」
我知道婆婆不想幫忙是她的權利,但看到別人家的父母對孩子掏心掏肺,心裡難免憤恨不平。
我的月薪不高,要還房貸和養孩子,而且幾乎每個月都有人情往來的花費,一個人賺錢養家真的是捉襟見肘。我和丈夫沒有生氣過錢的事,但看著他節儉的樣子,心裡難免對婆婆有怨。丈夫已經兩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我買給他的衣服他都拿去退了,說自己在家帶小孩不需要,把錢省下來給孩子和我。讓我更心疼的是,他想出去讀書、工作,卻為了讓我安心而說沒事。
我昨天心裡很難過,就背著丈夫偷偷打電話給婆婆,說著說著哭起來。結果婆婆鐵石心腸地說:「你們自己想辦法。」
娜姐,此刻我剛改完學生的試卷,看到臥室裡陪孩子熟睡的丈夫,心情複雜地寫下這封信給你。我不明白婆婆怎麼一點都不心疼自己的兒子,我要如何面對她?又該如何勸解自己?
感謝信賴。
婆媳關係本質上是夫妻關係的延伸,很多時候,婆婆的態度都是丈夫允許的。最糟的婆媳關係,是丈夫充當婆婆的幫凶,不斷傷害妻子;最尷尬的婆媳關係,是婆婆不斷鬧事,而丈夫過分懂事。親愛的你就掙扎在後者的關係裡,一邊憤恨, 一邊感動,也難免在分裂中看不清自己。
過於懂事的人,都吃過太多苦
一個懂事到讓人心疼的人,不管是男人或女人,都是吃過太多苦的人。他不曾被善待、接納,所以才過分善解人意、無限寬容忍讓。你這個百裡挑一的丈夫,好到讓看到此篇文章的很多讀者嫉妒。
但需要坦白的是,透過你的描述,我看見的是一個男人的「習得的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他自幼喪父,在母親不斷改嫁中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為了在組合家庭裡和異母異父、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們相處,他一定是一次次藏匿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只要不給媽媽添麻煩,不讓自己難堪,就能活下去。
他這種犧牲自己、成全他人的性格,在你們婚後也表露無遺。他這麼做當然是因為非常愛你,只是身為他的妻子,除了看見愛,你還要看見疼:你身邊這個好男人,直到今天還活在原生家庭的陰影裡。他懂你的不易,你也要洞見他的過去;他支持你的夢,你也要體諒他的委屈。而他的委屈裡,第一條就是和母親的顛沛流離。
換位思考:凡事都有一體兩面
世上最難的事,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你的來信中寫到了婆婆的種種不是,我相信這些都是事實,也是你真實的感受。但是如果站在婆婆的角度,看到的或許是另一面:婆婆雖然不是完美的母親,但她年紀輕輕就成為寡婦,為了活下去,她先後兩次改嫁,但從未遺棄你的丈夫。
她是你丈夫的母親,也是其他孩子的媽媽和繼母,這種尷尬的身分,讓她在考慮諸多問題時不能感情用事。
你丈夫是她的大兒子,她若幫你們帶孩子,勢必將來也要幫其他孩子,否則就會招來不滿。這一切很可能轉嫁到你丈夫身上,讓曾被嫌棄的他更不好過。從這點來看,婆婆的無情無義裡也藏著減少矛盾、愛護體恤的深意。你的丈夫懂這一點,所以在他媽媽不願帶孩子時,才狠心辭職,義無反顧支持著你。
其實你丈夫對婆婆的感情也是很複雜的。你婆婆有工作, 能改嫁兩次,想必是個有主見、不畏人言的狠角色——這點從她對你們的態度上也能看出。由此可見,你的丈夫對強勢的媽媽是有點畏懼的。然而,媽媽即便婚姻不順,還是對他不離不棄,這一點,他也是非常感激的。
看懂這一點,你才不會把那個深愛自己的戰友,推到對立面。何況相信你也能了解,就和大部分的女人一樣,婆婆的大半生也是活在媽媽、妻子、女兒、員工這些角色裡,沒有機會做自己。如今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是否幫忙帶孩子是她的情分,卻不是她的責任。至於她的錢該怎麼運用,除了提醒,孩子們無權干涉。
只是,你的難題要怎麼解決呢?
理解了,便能不糾結
婆媳關係的最大問題,就是強行把彼此當母女。多少婆媳戰爭,就是因為活在母女比較的執念裡。
你沒有把婆婆當媽媽,但依然難逃雙重標準的心態:由於你父親患病,無法幫你帶孩子,你並沒有抱怨父母;但你的婆婆不幫忙,你卻如此不滿。僅僅因為婆婆健康且已退休,還是因為她的身分,所以認定她「應該」?抑或,別人家的婆婆都幫忙,所以她也「必須」?
親愛的,在生養這個問題上,最應該或必須的那個人,不是婆婆,也不是媽媽,而是我們自己。所以,我也想和你分享以下三個認知:
第一,為了愛,學會等待。孩子已經兩歲了,明年就上幼稚園,等孩子上學後,給丈夫時間和耐心,讓他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書。你們之間有著強韌的愛,困難很快就會過去。
第二,因為懂,所以不糾結。放棄對婆婆的期待,不要再因為這件事打給她。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讓那個受過太多苦的男人,因為你的愛和接納得到安全感。你對丈夫的體諒,能幫助他治癒原生家庭的傷。
第三,不欠誰,理直氣壯。辛苦打拼的你們,互相扶持, 等孩子長大後,你們回頭看今天的苦日子終將發現,那些攜手經歷過的困難和流過的淚,是這平凡愛情裡閃閃發光的鑽石。你們誰都不欠,活得理直氣壯,也愛得飽滿。
這封長信的最後,很想和你分享一段話:孩子,自披上婚紗那一刻,你就要清醒地知道,
婆婆是遠方的客人,丈夫是身邊的愛人。不要因為遠方的客人傷害身邊的愛人,而要因為身邊的愛人,寬宥遠方的客人。
加油!
劉娜著 《與悲傷共處:陪你找到兩性相處、親子互動、婆媳和諧與肯定自己的31個真實故事!》
(圖片提供/好的文化《與悲傷共處:陪你找到兩性相處、親子互動、婆媳和諧與肯定自己的31個真實故事!》)
【這裡買】
圖片來源/Photo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