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不一定是腸病毒!?

【本文轉自 Dr. Sandy的醫事手札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3歲大的琪琪平常是個活潑好動的孩子,三天前出現咳嗽、流鼻水後,接著就發燒了。媽媽一開始帶著琪琪到診所看病,診所醫生檢查了一下,說是小感冒,開了藥吃吃就會好。琪琪吃了藥以後雖然咳嗽、流鼻水改善了,但還是有發燒的狀況,而且越來越不吃東西,連平常愛吃的小點心都不碰了,精神活力也變差了。

媽媽越看越不對,帶著琪琪來到醫院的急診室,急診醫師檢查以後發現琪琪的喉嚨有很多小潰瘍,初步判斷是腸病毒,因為琪琪食慾活力變差,於是安排住院治療。

住院後的琪琪還是燒燒退退,打了點滴之後,精神稍微好了一些,不過還是不願意吃東西。我看到他的時候,已經發燒第四天了。住院第一天我檢查口腔時,在軟顎處的確看到許多小潰瘍,不過到了第二天我就發現,他的嘴唇還有舌尖也出現了小潰瘍,甚至牙齦有出血紅腫的狀況。我跟媽媽說:「這個是皰疹性齒齦炎,不是腸病毒。雖然診斷改變了,不過並不影響我們目前的治療。我們一樣給予點滴補充水分,給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等病程過去就會好了。

皰疹性齒齦炎

皰疹性齒齦炎是因為感染「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引起的疾病常見於6個月到5歲大的孩子第一次感染此病毒時。傳播的途徑通常是因為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口水或傷口孩子感染常因被帶有病毒的成人親吻或共用餐具導致,初期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之後會出現口腔潰瘍及牙齦出血紅腫的症狀,有些喜歡吸手指的孩童還會出現「皰疹性指頭炎,接觸到口水的手指上會出現水泡。

典型的皰疹性齒齦炎口腔潰瘍的部分會在嘴唇和舌尖附近,這個和腸病毒不同,腸病毒比較會出現在軟顎、喉嚨的位置,不過有時也會出現不典型的狀況,像是這次的琪琪,一開始潰瘍出現在軟顎,後來才出現在嘴唇。另外腸病毒也比較不會有齒齦發炎的症狀。

一般孩童只需要門診治療,只要還願意吃東西、喝水,分量不會少於平常的一半以下,通常可以帶回家觀察。病童因為口腔潰瘍疼痛的關係而不願意進食,此時可以給予冰涼流質的食物如:冰淇淋、布丁、豆花、果凍等較不刺激傷口的食物,避免熱食、固體及鹹食等對於傷口較刺激的食物。

如果因為飲食情況不佳,需要住院治療時,一般的情形也是給予支持性治療即可,如點滴輸液補充足夠水分,和症狀治療的藥物如口服或是局部的止痛藥及退燒藥。但如果是免疫不全的病童、新生兒、或是可能會出現嚴重症狀及併發症(如:腦炎)的病童,則會給予抗病毒藥物並密切觀察。

根據疾管署統計,病毒性感染症的實驗室監測,單純皰疹病毒常常是呼吸道病毒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因此照顧孩童的時候,家長如果有口腔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皰疹,一定要避免親吻孩童及共用餐具,減少傳染孩童的機會。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