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視力發展里程碑!照護原則、檢查時機、兒童視力常見問題一次看

【本文轉自 陳韵臻醫師-眼科學研究室 EYELABB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家中小朋友經常揉眼睛、很容易流眼淚,或總是頭歪一邊看電視、看書時會抬下巴?這很有可能是寶寶有弱視的表現,而弱視的治療黃金時期在6歲之前,所以學齡前的視力檢查非常重要!同時爸媽也可以根據陳韵臻醫師提供的0-6歲視力發展里程碑,觀察孩子的視力狀況是否有異常喔!


目錄:
一、弱視是什麼?平均發病年齡?
二、把握治療關鍵期,3歲開始做視力檢查
三、如何提早發現異常?兒童視力標準check
四、0-6歲幼兒視力發展里程碑
(一)0-1個月
(二)1-3個月
(三)3-6個月
(四)7-12個月
(五)1-2歲
(六)學齡前2-6歲
五、視力1.0眼睛就沒問題?
六、什麼時候需要兒童眼科檢查?
七、弱視怎麼辦?家長如何幫助孩子

家中小朋友會不會以下狀況呢?

  • 常常皺眉頭?
  • 頭歪一邊看電視?看書時抬下巴?
  • 經常揉眼睛、很容易流眼淚?
  • 沒辦法一直看著一個東西?常常心不在焉?
  • 轉頭看眼前的東西?

若有這些狀況建議進一步檢查,需留意是否有弱視的可能性。

弱視是什麼?平均發病年齡是?

弱視是因為早期視力發育異常,引起的視力功能性下降。

人出生後並沒有完整的視力,視力是逐漸發育起來的。6歲前是視力發育的重要階段,到12歲左右達到近成熟。若過程有干擾視覺發育的眼部病變 ,例如:屈光不正、斜視、白內障、外傷、角膜混濁、眼瞼下垂等,就可能導致弱視。

因此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接受清晰的視覺刺激,眼睛才會順利發育。

弱視是兒童視力障礙的最常見原因,發生在1-4%的兒童中。男孩和女孩的弱視發生頻率相同。弱視大多是單側的,少數雙眼都會受到影響,通常與立體感缺損相關。

斜視、屈光和混合性弱視的平均發病年齡分別為3.3、5.6和4.4 歲。暴露於誘發弱視的疾病(例如,外傷性白內障)後可能出現弱視的年齡約為6-8歲

弱視的眼睛,是無論使用任何矯正方式,都無法達到到同年齡小朋友的視力水準,因此若不及時治療,將來難以恢復,也影響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孩子通常不太會自我表達,且因大腦會選擇抑制掉模糊的影像,只選擇使用好的眼睛,所以大多數不會發現異常,常常錯失幼年時期的治療時期。

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左右,越早發現並治療,視力才會發育更好!

把握治療關鍵期,3歲開始做視力檢查

兒童很少自己抱怨看不清楚,據資料顯示,5歲以下兒童中未被發現的視力問題約為5-10%,這些兒童眼疾包括斜視、弱視 、屈光不正(遠視、近視、散光)、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等。

因此,篩檢學齡前兒童視力是非常重要的!早期檢測和及時治療可預防終身視力障礙。

美國兒科學會 (AAP)、美國眼科學會 (AAO) 建議從3歲開始進行常規視力篩查,此後在整個兒童期和青春期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視力檢查。

如何提早發現異常?兒童視力標準check!

家長可幫孩子觀察幼兒視力發展里程碑。2歲孩子的視力應該有 0.3,3歲 0.4,4歲 0.5,5歲 0.6,6歲 1.0。若孩子視力未達到該年齡應該有的視力標準,則建議就醫。

視光領域中因檢測工具的不同,定義的弱視為一個月以下的小朋友0.025至0.1、兩個月後0.13、四個月後0.33、六個月後可到達1.0。

家長可先在家訓練孩子使用簡易的C、E視力表,大概在2-3歲左右會比視力後,就可到醫療院所做第一次詳細檢查。

若有視力發育危險因素,例如:早產兒、出生低體重<1500g、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史、代謝或遺傳疾病家族史、視網膜發育不良、兒童青光眼家族史、發展遲緩或神經系統異常、和眼部問題相關的全身性疾病、弱視家族史、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這些小朋友需提早至醫療院所評估。

0-6歲幼兒視力發展里程碑

里程碑提供我們參考,但因注意每位兒童的發展速度略有不同,可能會在不同年齡達到某些里程碑,若有疑慮則建議提早就醫評估。

0-1個月

  • 眼睛和頭會轉向光源
  • 強光下會眨眼睛
  • 協調力不佳,可能會出現鬥雞眼或眼睛偏外
  • 眼睛可水平追蹤移動
  • 6到8週開始跟人有眼神接觸
  • 視力約20/400

【1-3個月】

  • 眼神接觸更加豐富
  • 會盯著人臉和黑白圖像
  • 眼睛可垂直和圓環狀追踪移動
  • 對手機感興趣
  • 對大人嘴唇動作(唇讀)感興趣
  • 開始有眼淚
  • 可以察覺到約180公分左右的東西
  • 對較亮的光和顏色更有反應
家長可以幫孩子這樣做:

▶ 在嬰兒房裡使用夜燈或較昏暗的燈
▶ 經常改變嬰兒床的位置
▶ 將觸手可及的玩具圖卡放在嬰兒的注意力範圍內,大約20-30公分
▶ 在房間裡走動時與嬰兒交談
每次餵奶時左右邊交替

【3-6個月】

  • 會注意看自己的手,並且可以轉移注意力
  • 可以辨認熟悉的臉(微笑)
  • 追視能力提升,可跨中線移動注視
  • 眼球可以做出水平、垂直與圓圈的動作(但偶爾不協調)
  • 特別容易注意到對手中與放入口中的物體
  • 會伸手去拿,然後會抓住及懸晃物體
  • 會開始觀察玩具的掉落及滾走
  • 視線範圍逐漸擴大,會轉頭去看物體
  • 開始發展色覺
家長可以幫孩子這樣做:

▶ 可將玩具掛在嬰兒床上,讓嬰兒抓、拉和踢
▶ 讓寶寶有充足的時間在地板上玩耍和探索
▶ 提供可握在手中、不同材質的物品

小提醒:0-6個月的寶寶,若有出生體重<1500克、懷孕週數<30週、有家族史(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代謝或遺傳疾病 )、經常流眼淚、對光敏感、檢查異常(如白色瞳孔、紅反射異常、瞳孔不對稱≥1 mm、單側上眼瞼下垂、3個月大時無法注視及追視),建議就醫檢查。

【7-12個月】

  • 會注意到細小的東西(例如麵包屑)
  • 會伸手觸摸小東西,並開始會鉗形抓握(大拇指及食指捏物)
  • 近距離可察覺到小物體 (0.5公分左右)
  • 對圖片產生興趣
  • 可認出部分被隱藏的物體
  • 發展立體感
  • 認出家中不同的地方及定位
  • 利用視覺探索事物,會認人、認圖片。
  • 開始模仿人臉行為
  • 開始會尋找被藏起來的物品,玩捉迷藏
  • 1歲已有不錯的雙眼視覺能力
家長可以陪孩子這樣做:

▶ 用玩具或臉玩捉迷藏遊戲,幫助寶寶發展視覺記憶
▶ 說話時說出物體的名稱,鼓勵寶寶的單詞聯想和詞彙發展
▶ 鼓勵爬行

小提醒:6-12個月的寶寶,若有神經學異常、眼睛異常相關的全身性疾病、無法認人臉和物體、不會注視物體並且追視、眼睛偏斜、經常流眼淚、對光敏感、檢查異常(如白色瞳孔、瞳孔不對稱≥1 mm、單側上眼瞼下垂),建議就醫檢查。

【1-2歲】

  • 喜歡探索環境、觀察、傾聽、互動
  • 能認出書中熟悉的物體和圖片
  • 能用蠟筆或鉛筆塗鴉,會嘗試畫直線或圓
  • 可認出身體部位,像是嘴巴、眼睛、頭髮
  • 發展空間能力、配對能力、手眼協調能力
  • 可僅使用依靠視覺探索
  • 模仿別人的行為
  • 視覺記憶發育
家長可以陪孩子這樣做:

▶ 跟孩子玩來回滾動球的遊戲
▶ 各種形狀和大小的積木和球,促進精細運動技能和小肌肉的發育
▶ 閱讀或講故事來激發孩子的想像能力

【學齡前2-6歲】

家長可先在家訓練孩子簡易的C、E視力表,大概在2-3歲左右會比視力後,可到眼科做第一次詳細檢查!

發育中的眼睛正在學習將許多事情做得更好,例如:立體感、調節力、內聚能力、眼動追蹤等等。隨著孩子探索世界並準備開始上學,在這年齡確保視力正常發育,可幫他們在之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但此時也很容易養成不良用眼的習慣,例如:喜歡近距離長時間使用3C、趴著或躺著用眼、躲在昏暗處用眼。

近視、弱視是這年齡幼兒常見的視力問題,必須及早發現並治療,保握黃金治療期。

在3-4歲時: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和精細運動技能更好,更擅長拼圖或組合玩具、發展仿畫能力。對於視覺記憶更清楚,例如可在繪畫時複製描繪圓形等形狀,或是可回憶某些記憶講述故事。

在4-6歲時:視力已逐漸成熟,會辨識字母或注音,並可命名不同類型的錢。閱讀能力持續上升。5歲可輕拿輕放物體、開始畫出正方形、可判斷物體的差異、可察覺到圖片中的細節。當兩隻眼睛配合得很好時,立體視覺就會得到充分發展。

弱視的黃金治療期在6歲左右,越早發現並治療,視力才會發育更好!

除了眼睛,家長也需注意孩子的綜合發展呦!

家長可以陪孩子這樣做

▶ 練習投球和接球
▶ 大聲朗讀給孩子聽,並讓孩子看到正在閱讀的內容。閱讀對於幫助他們在腦海中“描繪”故事時,培養可視覺化技能
▶ 提供黑板或手指顏料
▶ 鼓勵需要手眼協調的遊戲活動,例如積木、拼圖、組裝玩具、黏土、堆沙
▶ 玩簡單的記憶遊戲
▶ 提供孩子著色、繪畫、剪紙、粘貼的機會
▶ 多戶外運動,包括球類運動、騎自行車/三輪車、盪鞦韆等
▶ 鼓勵和其他孩子互動

小提醒:學齡前的兒童,若有下列狀況,建議進一步檢查

  • 坐得離電視太近或拿書太近
  • 看近處(例如,手臂的長度)或遠處的物體是否有困難
  • 瞇眼、眼瞼痙攣、眨眼
  • 歪著頭、頭頸部姿勢異常
  • 特別偏好用某一眼看,或常遮住一隻眼睛
  • 經常揉眼睛
  • 跟同年齡比,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
  • 常抱怨看不清楚
  • 很容易撞倒東西
  • 斜眼
  • 對光敏感、流淚
  • 玩球或騎自行車時手眼協調困難
  • 會逃避塗鴉、拼圖和其他較為精細的活動
  • 辨別顏色/形狀/字母/數字有困難
  • 檢查異常(如白色瞳孔、紅反射異常、瞳孔不對稱≥1 mm、單側上眼瞼下垂)
  • 任何發育遲緩的跡象
  • 兩眼視差大於兩行以上
  • 視力未達標準:3歲0.4,4歲0.5,5歲0.6,6歲1.0
  • 4歲以上可觀察孩子的閱讀表現

視力1.0眼睛就沒問題?

孩子成長過長中,視力會經常變化,建議每半年接受一次以上眼科檢查,若檢查已有問題或有風險因素,則應更頻繁地檢查。

要注意的是,學校篩檢比視力正常,不代表孩子眼睛沒有問題。視力1.0時,孩子可能存在有近視、散光、遠光、眼球聚焦、眼球追踪及協調相關的視力問題。(學童視力檢查1.0眼睛就沒問題嗎?看這裡)

例如比視力1.0的孩子,散瞳驗光後發現已有真性近視50度,此時應開始接受近視的治療,避免成為高度近視影響眼睛健康。

另外需注意孩子有無在驗光過程,用瞇瞇眼、從邊邊偷看、記住圖形、身體前傾等方式,量到較好的視力表現,這些都會影響檢查的準確度。

因此即使孩子通過了視力篩查,也應該定期接受全面的眼睛檢查。越早發現和治療視力問題,治療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什麼時候需要兒童眼科檢查?

眼科醫師可幫小朋友確認視力、度數、斜視、眼球運動能力、眼睛整體結構、辨色力、協調力、立體感、視力發展,並檢測眼部和相關全身疾病。若有以下狀況,建議馬上至眼科看診。

  • 異常紅光反射或白色反射(白瞳症)。 相機閃光燈從視網膜上的異常反射,例如幫孩子拍照時,兩眼睛反射光為不同顏色。
  • 視力發育危險因素,例如早產兒、出生低體重<1500g、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史、代謝或遺傳疾病家族史、視網膜發育不良、兒童青光眼家族史、發展遲緩或神經系統異常、和眼部問題相關的全身性疾病、弱視家族史、自體免疫疾病家族史等等。
  • 三個月大時,眼睛不會隨物體或光源轉動,或無法注視物體。
  • 四個月以上兒童的眼位異常(斜視)。
  • 經常流眼淚。
  • 對光極度敏感。
  • 瞳孔不對稱直徑≥1mm。
  • 角膜大小不對稱。
  • 單側或雙側上眼瞼下垂,或有其他阻礙視線的病變(如眼瞼血管瘤),可能導致弱視。
  • 強烈偏愛用一隻眼睛。若遮住孩子偏好眼,會拒絕且煩躁生氣,此現象高度暗示另一隻眼睛弱視。
  • 兩眼視力不等。
  • 3歲兒童視力低於0.4,4歲兒童視力低於0.5,≥5歲兒童視力低於0.6。
  • 異常儀器視力篩檢。
  • 眼球震顫。

驗光師可以幫家長做什麼?

驗光師使用檢影鏡幫小朋友再度確認屈光度數,而屈光度數是弱視矯正的成功關鍵因素。

透過美式二十一項檢查,將弱視患者的視覺功能分類檢查。被定義為輕度弱視前,更需要被要注意到的異常包括眼動能力及注視的準確性差、調節能力不好、周邊視覺功能下降、空間知覺需提升、單眼抑制或部分視野抑制、偏心注視、立體感下降…等。

如果發現這些症狀時,要特別注意小朋友可能即將發生弱視的問題。

部分小朋友可能需接受視覺訓練。訓練過程中依患者的狀況有所不同,總共花費數週至數月不等。過程需透過專業驗光師個人訓練計畫及居家訓練。

弱視怎麼辦?家長如何幫助孩子

配戴正確度數的眼鏡矯正,做好屈光矯正,是治療弱視的關鍵步驟!弱視就是要正確的「多看、接受清晰影像」才能讓視力慢慢恢復。

完成屈光矯正後,接著輔以遮眼治療(遮住好眼,訓練弱眼)並給予視覺刺激,在遮蓋較弱的那隻眼睛時,可讓孩子玩拼圖、積木、串珠、走迷宮、電動遊戲、繪畫、故事書、玩接軟球遊戲。

若是唸故事書,鼓勵孩子唸出聲音來,唸完後把書本蓋起來,家長可詢問兩到三個問題,讓小朋友能夠回想剛剛的故事內容,增加近距離的用眼調節以及運用大腦思考的機會。

輕、中度弱視程度的小朋友,每天遮蓋1-2個小時就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若是嚴重弱視的小朋友,必須要遮蓋時間到達4-6個小時。

若配了眼鏡卻沒有認真戴,或是沒有徹底實行遮眼治療,都會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正在接受治療的小朋友一定要按時回診,隨時追蹤視力變化並調整處方。

貼心提醒

小朋友在發育過程中,眼睛接收到足夠的視覺刺激是很重要的!

學齡前兒童可觀察視力發展里程碑。家長可在家訓練孩子使用簡易的C、E視力表,在3歲左右到眼科做第一次詳細檢查。也可以前往有備妥嬰幼兒視力檢查工具的驗光所,檢測視力值是否符合相對應的年紀。

學童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大量用眼,此時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此時打下的好基礎,將會影響孩子未來一輩子的眼睛健康。

要注意的是,學校篩檢比視力正常,不代表孩子眼睛沒有問題。因此即使孩子通過了視力篩查,建議每半年接受一次以上眼科檢查,若檢查已有問題或有風險因素,則應更頻繁地檢查。

給予孩子充足的視覺刺激,並且定期檢查、充足戶外運動、限制使用3C時間、戶外時戴太陽鏡和帽子、均衡營養及睡眠,可安心守護孩子的眼睛健康!


作者/曾開遠 驗光師、陳韵臻醫師

陳韵臻醫師
FB:陳韵臻醫師|眼科學研究室
IG:Dr. Ashley 眼球小姐|眼科學研究室eyelabb
YouTube頻道:Dr. Ashley眼球小姐的眼科學研究室

照片來源/Photo AC

參考資料:

  1. Scheiman, Mitchell, et al. “Treatment of accommodative dysfunction in children: results from an random clinical trial.” 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ptometry 88.11 (2011): 1343.
  2. Kiorpes, Lynne.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mblyopia using macaque monkey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6.52 (2019): 26217-26223.
  3. Wick B, Wingard M, Cotter S, Scheiman M. Anisometropic amblyopia: is the patient ever too old to treat? Optom Vis Sci. 1992;69(11):866-78.
  4. Flax N. Some thoughts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mblyopia. Am J Optom Physiol Opt. 1983;60(6):450-3.
  5. Repka MX, Beck RW, Holmes JM, et al; PEDIG. A randomized trial of patching regimens for treatment of moderate amblyopia in children. Arch Ophthalmol. 2003;121(5):603-11.
  6. Frantz KA. Rationale for refractive correction, occlusion and active vision therapy for amblyopia treatment. J Behavioral Optom. 1995;6(1):14, 18-19.
  7. Flax N. Some thoughts o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mblyopia. Am J Optom Physiol Opt. 1983;60(6):450-3.
  8. Garzia RP. Efficacy of vision therapy in amblyopia: a literature review. Am J Optom Physiol Optics. 1987;64(6):399-404.
  9. Westall, C. A. and C. M. Schor (1985). “Adaptation of the vestibulo-ocular reflex in ambl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6(12): 1724-1730.
  10. Schor, C. M. and C. Westall (1984). “Visual and vestibular sources of fixation instability in ambl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5(6): 729-738.
  11. Demer, Joseph L. “Evaluation of vestibular and visual oculomotor function.”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12.1 (1995): 16-35.
  12. Joly, Olivier, and Edit Frankó. “Neuroimaging of amblyopia and binocular vision: a review.” 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 8 (2014): 62.
  13. Levi, Dennis M., and Uri Polat. “Neural plasticity in adults with amblyop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93.13 (1996): 6830-6834.
  14.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baby-vision-development-first-year
  15.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children-vision-development
  16.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tips-children-eyes-vision
  17. Amblyopia in children: Classification,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Authors:David K Coats, MDEvelyn A Paysse, MD
  18. Vision screening and assessmen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uthor:David K Coats, MD
  19. https://www.aao.org/eye-health/tips-prevention/diagnosing-children-from-photographs
  20. https://www.optometrists.org/childrens-vision/guide-to-visual-development/guide-to-vision-development/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