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鬧情緒時,為人父母必學的五件事和三大妙招!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而孩子的情緒表達與管理也是父母該負責教育的,父母也是孩子的情緒教練。研究指出: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突出,當孩子的情緒到達頂點,以下這5件事,父母千萬不能做!

⑴ 不使用恐嚇的言語

「再鬧你試看看!打到你不敢!」「你哭媽媽更想哭!把你趕出去好了!」這些懲罰、恐嚇和威脅語言,不但會扼殺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採取自我破壞、不配合的攻擊行為。父母的「忽視」讓孩子失去安全感;「打壓」讓孩子否定自己。當情感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對心智上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別認為他們還小不懂事,「反正打一打就乖了」,這些都會在孩子內心留下傷痕喔!

⑵ 不使用性別歧視的話語

「不准哭,男子漢大丈夫!」哭泣不是懦弱表現,男生也有他的心理需求。只要哭的權利被剝奪,情緒表達就容易出現障礙,這情況很常發生在男生身上,家長們要特別注意。

⑶ 不用說教式的責罵方式

「我不是早就跟你說不要這樣!你還不聽,哭什麼?活該,跟你說要這麼做…」當孩子傷心哭泣時,其實情緒已經主導全部思想與意識。這時候,要先讓心情平穩下來,才能好好說道理、事情給他聽。不要在這時候說教,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最後只會造成反效果!所以,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應該掌握「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原則。

⑷ 不把錯誤歸咎於他人

「撞到桌子不痛!都是這桌子壞壞!」當孩子遇到挫折而哭泣時,許多父母會為了安撫孩子情緒而歸咎外界環境,這會讓孩子無法幫自己負責,沒有從錯誤中反省學習,養成惡習把事情都怪罪他人,以後長大只要一犯錯,就把所有人都推下水。

⑸ 不把孩子的情緒貼上負面標籤

「壞孩子!為什麼這麼粗魯?」「哭哭哭,只會哭的愛哭鬼!」這些罵孩子的負面標籤,會輕而易舉地扭曲孩子的自我價值,讓他們心裡覺得自我價值低落,變成沒有自信的孩子,避免給孩子這種負面影響。

當孩子鬧情緒時,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三種方法解決

1、父母先傾聽,讓孩子冷靜

當孩子出現情緒崩潰、聽不進大人的話時,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技巧,安撫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冷靜。這樣會和孩子之間迅速建立某種連結,讓孩子感受到大人也正在試著理解他們很重要!

2、鼓勵孩子抒發負面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的情緒時,很需要紓解與釋放,大人就要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從旁協助他們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後掌握心理需求,從中引導調整認知。唯有親子一起思考解決方案,才會讓孩子有能力面對情緒波動。

3、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的情緒表達

父母可以從旁觀察孩子的發洩狀況,當他們的負面情緒發洩差不多的時候,藉由擁抱、深呼吸幫助情緒恢復平靜。此時他們冷靜才能有辦法聽進我們說的話,不過要避免指責或檢討行為,而是以溫柔且堅定的口吻說:「大哭大鬧讓我們不知道你想要什麼,下次我們可以換個方式說…」,不斷教育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清楚說出自己的需求,他們一定會慢慢地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