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叫不動、講不聽?要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

【本文轉自 Baego 培果教育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老師,為什麼這個孩子,每次叫他做什麼,他都不做;叫他不要做的,就會故意一直做!」、「我已經講過很多次了,但他每次都不聽」……其實,小孩看似故意不配合或不聽大人的話,可能是父母長期碎念造成的「超限效應」呦!那什麼是「超限效應」,又要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動自發呢?


目錄:
1. 什麼是超限效應?
2. 出現超限效應怎麼辦?
2.1 建立規則時,這樣做
2.2 孩子忘記時,怎麼辦?

為了讓孩子能夠正確學習生活的規範及良好的行為,我們努力不懈地(?)提醒著孩子,但孩子往往不明白我們的用心良苦,每天該做的事情總是忘記,非得要別人用罵的才行,真以為我們閒著沒事做?喜歡這樣碎碎念?

其實,小孩看似故意不配合或不聽大人的話,可能是父母長期碎念造成的「超限效應」呦!

什麼是超限效應?

圖/轉自 Baego 培果教育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心理學上,超限效應指的是接受過度、過強或時間過長的刺激後,出現的反抗及厭倦的態度。

例如:父母經常因為同一件事情,重複提醒孩子,而當孩子沒做到時,爸媽便感到焦慮、生氣,脫口而出「你要我講幾次…」、「跟你說過多少遍…」的責備與碎念。

一開始孩子看似默默接受,但久而久之,這個舉動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認同與價值,並開始對於這些轟炸式命令感到無力、厭惡。然後就出現了擺爛或絕地大反攻的行為。

而這種現象,絕對不是只出現在孩子身上,以大人世界的術語來說,相當於:「好啊反正我就爛👍」或是「爽啦早黑早享受💩」

出現超限效應怎麼辦?

1. 建立規則時,這樣做

親子關係出現「超限效應」的父母,平時偏向以「自我中心」的方式對孩子說話,經常使用「命令句」,如:「等一下到家,你要先洗手才可以吃點心!」、「你怎麼又把鞋子亂脫,趕快放好!」。

主詞的部分,可以試著把「你」改成「我們」,讓孩子覺得自已不是被逼著做,而是由父母陪同一起遵守家裡的規則。如把:「你要先洗手才可以吃點心喔!」改成「我們先一起去洗手,再來吃點心,才不會吃到手上的細菌呦!」

另外,也可說明希望他這樣做的「原因」,孩子若清楚了解行為目的,更有機會自己主動完成事情唷。

圖/轉自 Baego 培果教育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2. 孩子忘記時,怎麼辦?

當提醒孩子一次、兩次仍無效,就不要再提醒了,簡稱「事不過三」。那麼,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說呢?

✅ 使用眼神及肢體暗示

孩子忘記洗手時,可以發出聲音讓他注意到你,給點提示幫助孩子回想,如:指一指洗手台,再看向點心。過程中請努力避免責備的聲音或眼神,試著讓孩子藉由這些非口語的提示,回憶生活中的約定或規則。

✅ 啟發式問句

孩子看不懂非口語提示,則可更明確一點,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及回應。如:「剛剛我們說到家要先做什麼呀?」或是「吃點心前,要先做什麼呢?」,孩子在回應答案「洗手」時,同時也是在自我提醒。要鼓勵孩子練習自我監控,才不會一樣的事情一再發生。

圖/轉自 Baego 培果教育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在育兒的路上,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成為父母、成為能夠幫助孩子學習的人。收起嘮嘮叨叨的我們,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的耳朵吧。


BaeGo 培果教育
FB:BaeGo培果教育 
IG:培果教育BaeGo
部落格:https://www.baegoedu.com/l/perceptionoftime/

圖片來源/Baego 培果教育、Photo AC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