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飲食要注意!孕婦該如何聰明吃海鮮,海鮮對胎兒的影響(甲基汞的逆襲)

【本文轉自 新光醫院婦產科呂彥鋒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常常在網路、電視新聞上,能看見許多關於懷孕期間魚油補充的相關產品,例如:標榜omega-3脂肪酸、DHA等的營養補充品。
既然魚油裡有這麼好的成份,許多孕婦們一定會問:「我吃大量的魚來補充天然DHA,這樣是合適的嗎?」關於孕媽咪心中的飲食禁忌,今天讓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呂彥鋒分享他的專業建議吧!

懷孕可以吃生魚片嗎?

首先,我們先排除某些孕婦本身在懷孕前,就已經對特定魚類或是蝦蟹貝類過敏,這樣的族群不適合食用海鮮;新鮮的海鮮除了能確保鮮度及美味外,生菌數量、甲殼類海鮮的組織胺也容易在死亡後大量釋放,會造成強烈的過敏反應,甚至休克。此外,由於懷孕本身的免疫力會降低,生食魚貝類也極容易造成嚴重感染,不建議食用生魚片或是半生熟的海鮮!以避免懷孕期間不必要的感染。

懷孕吃海鮮有哪些好處?

在排除掉過敏、感染及不新鮮的問題之後,我們回歸到海鮮的營養成分,除了能提供我們一日所需的優質的動物性蛋白來源外,海鮮也富含omega-3脂肪酸、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質、硒等營養成份,許多研究也證實孕婦多吃魚會能幫助胎兒的腦部發育,還可以減少過敏、心血管疾病和肥胖。

然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海裡的魚也會遭受塑化劑、重金屬的汙染,加上毒物累積的作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導致生態鏈頂端的掠食性大型魚類,其體內的「甲基汞濃度」累積增加,食用後將導致胎兒及嬰幼兒神經發育受損。因此,魚肉中的甲基汞累積,也將會成為孕婦們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

體內累積大量「甲基汞」會發生什麼事?

1950年的日本熊本縣水悮市用了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從一開始看見海面上有大量死亡的魚類和海鳥,後來陸續發生貓咪走路顛簸、發狂投海,甚至是在其他家畜身上發現痙攣抽蓄的情形,最後擴及許多水俁市的孩童及大人!這次的環境災害事件,便被日本官方正式定名為水俁病(Minamata disease),更在1966年新潟又再度發生一起大規模汞中毒事件。

建議每週攝取魚類的頻率

因此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和環境保護局(EPA),都會年度性提出魚類飲食指引。最新的飲食指引中,仍然鼓勵備孕婦女、孕婦、哺乳婦女、和小孩要多吃魚。建議一般民眾每週最少要吃8盎司的魚(約220公克);孕婦、準備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每週攝取約8-12盎司的魚(約340公克),並提出避免攝取過多甲基汞的食用建議:

冷知識分享:台灣人喜愛且含汞量低的海鮮是–蝦、黃鰭鮪罐頭(就是我們早餐拿來抹吐司)和鮭魚。

孕婦攝取海鮮的原則

魚類屬於天然的食材,鮮美且營養豐富,含有大量omega-3脂肪酸、優質動物性蛋白、維生素B12、維生素D、鐵質,對發育中的寶寶及孕婦都有益處。其中,omega-3脂肪酸雖然研究出有許多好處,但在攝取omega-3脂肪酸的同時,甲基汞也會累積在孕婦及胎兒體內、乳汁哺餵給新生兒,因此過多的甲基汞會進一步損害嬰幼兒的腦部發育。記得,孕婦食用海鮮的最大原則:不吃大型掠食性魚類,改吃中小型魚類;吃新鮮且全熟的海鮮,避免生食喔!

.呂彥鋒醫師
現任 /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經歷|新光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母胎醫學會會員.新光婦癌多專科小組幹事.分子腫瘤團隊委員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台大醫學院藥理研究所博士班

參考資料:Omega3魚油的好處與魚中汞的對比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文章

spot_img